把DM地理式污水處理設備埋到綠化帶下,占地省、噪音低,秘訣之一是地理式設備填料層定期發生的生物膜脫落(俗稱脫膜)。若把填料比作“居民樓”,微生物是樓里的“房客”,當樓層老化、通風變差,整棟樓就會坍塌并被水流卷走,騰出空地再起新樓。如何讓舊樓適時倒塌、新樓順利重建,是設備穩定運行的關鍵。 生物膜靠胞外聚合物“黏”在填料表面,一邊吃污水里的有機物,一邊不斷“繁殖”。膜厚超過0.2 mm后,氧氣只能穿透外層,里層成“黑屋”:
1.厭氧菌大量產氣(CO?、H?S、CH?),像給樓底埋了“氣球”,黏附力驟降;
2.老細胞進入內源呼吸,體積縮小,失去“膠水”;
3.膜自重增加,曝氣或水流剪切力稍大,整塊膜像墻皮一樣剝落。若不掉,填料孔隙被堵,水流短路,出水COD迅速飆升。
DM地理式污水處理設備的三重“脫膜助攻”:
1.脈沖曝氣:定時把氣量瞬間提高30%,氣泡爆裂產生20–40 s?¹的剪切速率,剛好撕掉“老齡膜”,卻傷不到新生膜;
2.缺氧-好氧交替:控制器每天自動切換4次溶解氧,厭氧產氣與好氧生長輪番上演,膜層內部應力增大,脫落周期縮短至3–5天;
3.懸浮填料自由碰撞:MBBR顆粒密度約等于水,隨水流翻滾,顆粒間“擦肩而過”的機械摩擦相當于持續搓澡,使膜厚穩定在50–80μm,無需人工反沖洗。
運維小技巧:
1.觀察透視窗,若出水短暫渾濁、有棉絮狀碎膜,說明剛完成自然脫膜,屬正常;持續渾濁則需檢查曝氣是否過猛。
2.取出口水聞氣味,脫膜順暢時略帶泥土味;若惡臭加劇,提示厭氧層過厚,應縮短曝氣間歇。
3.每周測填料比表面積保持率,低于85%或空隙率<90%,用30 kPa低壓水槍表面沖洗5 min,即可沖走頑固老膜,恢復通量。